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中国慈善捐赠文化正在加速形成
编辑:小益    来源:中国网    发布于:2021-08-11 16:03:23    文字:【】【】【

慈善捐赠是当代中国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之一。慈善捐赠活动的背后往往能折射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慈善捐赠文化。这里讲的慈善捐赠文化,是指民众依靠道德的力量自发组织、自愿捐赠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行为意识、价值观念和制度体系等内容。这里的行为意识是指自发自愿的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增进人类福祉的行动意识;这里的价值观念包括利他主义、志愿服务、平等互助、友爱包容等道德精神内涵;这里的慈善制度体系包括与慈善捐助相关的组织体系、制度规范和法律体系等。慈善捐赠文化是慈善行为的基础。慈善行为的长久积淀就会形成慈善捐赠文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慈善捐赠文化是一个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其内涵和外延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变。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的慈善捐赠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精神、西方慈善的人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责任等特征。近年来,中国慈善捐赠文化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和制度环境中不断成长,中国社会的捐赠文化正在加速形成。

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善

慈善文化的形成,需要国家从社会治理顶层设计的高度把握方向,需要法律和制度体系的切实保障和支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在慈善领域已经形成了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慈善法》为基础的“三大条例一大法律”的制度体系。2016年颁布的《慈善法》,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及2020年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把“第三次分配”作为收入分配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慈善等公益事业的法律基础,确立了慈善等公益事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而党中央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完善有利于慈善组织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更是将公益慈善机制和文化的塑造上升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示范的新高度,充分表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二、先富群体捐赠意愿愈发强烈

慈善文化的形成依托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物质条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私人财产权的确认,中国的私人财富迅速增长,中国社会也全面进入小康阶段,这为慈善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先富群体人数和财富规模迅速增加。招商银行联合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262万人,年均复合增长率由2016-2018年的12%升至2018-2020年的15%。预计到2021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约296万人,拥有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约96万亿元。首先,从过去十年中国社会捐赠行为来看,先富群体在过去十年为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历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统计,先富群体在过去2017-2019年总计捐助总额约为543.9亿元人民币。据《中国慈善百杰榜2011-2020》统计,10年间累计捐赠1亿元以上先富群体慈善家共有202人,占上榜慈善家捐赠总额的93.28%;累计捐赠10亿元以上共有28人,占捐赠总额的74.57%;累计捐赠百亿元以上6人,占捐赠总额的39.97%。其次,从捐赠项目特点来看,先富群体倾向于进行长期大额捐赠,通过捐赠冠名支持教育、扶贫、医疗等民生和基础领域,面向国家发展和人类福祉,做具有战略性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慈善捐赠。例如,2013年,宁夏宝丰集团创始人党彦宝承诺7年内通过燕宝公益慈善基金会向10.2万名贫困学生捐赠11.53亿元。截止2019年底,燕宝基金会已累计捐资19.53亿元资助19.79万名宁夏籍大学生。2018年10月,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宣布未来10年内将向清华大学捐资22亿元人民币,支持清华大学的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创造了当时中国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的最高金额记录。这些先富群体有影响力的捐赠无疑将有效引导后富群体和大众群体慈善捐赠行为,从而助推良性捐赠文化的形成。

三、大众捐赠、小额捐赠日益活跃

近年来我国慈善捐赠数额和参与人数的增加,特别是小额捐赠参与人数以及捐赠金额的增加等种种迹象充分表明我国的慈善捐赠文化正在形成。根据《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16-2019年的数据显示,我国公民个人捐赠的比例相对于企业和其他机构捐赠在逐年提升。个人捐赠的比例从2016年的21%增加到了2019年的38%。在最能够体现大众阶层捐赠的互联网慈善募捐领域捐赠数额和参与人次近年来持续大幅度提升。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捐赠总量为31.7亿元,同比上涨26.8%,参与人数达84.6亿;2019年捐赠总量54亿元,同比上涨68%,参与人次超108.76亿;2020年捐赠总量更是超过82亿元,同比上涨52%,参与人次超过100亿。2019年9月,腾讯公益平台的“99公益日”活动仅用3天时间就吸引全国4800多万人次参与,捐款超过17.8亿元,充分展示了互联网募捐的强大力量。在2021年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期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在资源筹募领域的一大突破是全面铺开以校友为主要对象的小额捐赠,为长期校友捐赠率大幅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校庆月期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推动了全校12个院系和3个秩年年级上线19个面向全体校友的小额筹款项目。同时,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还开创性的与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面向全社会推出2个公募项目。这些小额筹款项目共吸引5000多人次参与。

表1中国2010-2019年捐赠总额与捐赠结构统计(数据来源:《中国慈善捐助报告》2010-2019)

单位:亿人民币/%

image.png

图1近年来中国互联网慈善募捐领域捐赠数额和参与人次

(数据来源: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在“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发言,民政部门户网站)

image.png

四、社会组织和网络募捐发展迅速

我国近年来社会组织的发展、志愿服务队伍的扩大以及互联网在公益领域的涉入都有助于慈善捐赠文化的培育。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社会组织的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仅15.3万左右,发展到2019年末已经接近86.7万,增长了近六倍。其中基金会,作为中国慈善捐助领域的重要组织机构,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基金会中心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全国已经有8172家基金会,与2019年相比同比增长3.03%,与2010年(2250家)相比增长了近3倍。从基金会种类来看,在2020年所有的基金会中,公募基金会有1615家,约占基金会总数的19.8%;非公募基金会有6541家,约占基金会总数的80.2%。根据基金会中心网数据统计,2018年末全国基金会净资产总额达1592.3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为3253.7万元,同比增长4.4%。互联网+慈善的方式也大大便利了慈善资金的大规模的募集和管理。据统计,2019年,全国20家互联网募捐平台汇集的慈善捐赠超过54亿元,同比增长68%。

图3中国基金会数量及增长率统计图(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2020年7月发布数据)

图4我国基金会近年净资产总额统计图(数据来源:基金会中心网2020年7月发布数据)

五、股权捐赠等新兴捐赠模式不断涌现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个人资产和财富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国内公益慈善捐赠领域近年出现捐赠内容和模式多样化的新趋势。捐赠标的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现金和实物捐赠。随着财富载体的多样化,许多企业家、慈善家开始尝试股权捐赠。针对业界期盼已久的股权捐赠问题:2016年财税部门出台了45号文《关于公益股权捐赠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通知》规范了股权捐赠的相关问题。近年来,支持高等教育发展的股权捐赠尤其呈现大宗股权捐赠日益活跃的趋势。在2020年,国内高教公益慈善领域集中出现了6笔大额股权捐赠。

表2 2020年国内高校基金会获得大额股权捐赠项目不完全统计(单位:人民币)

image.png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对于捐赠者而言,进行股权捐赠首先是可以获得一定年限和数额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股权捐赠同时也是企业家进行影响力投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股权受益所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可以持续用于慈善事业;进行股权捐赠也有助于企业树立慈善形象和品牌价值效应、获得更多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此外,慈善信托的法律和实践问题近年来也备受关注。业界和学术界专家普遍认为,鼓励公益慈善捐赠短期内最可能见效的政策工具是慈善信托的减免税政策,尤其是公益股权信托的税收优惠,能够激发金融、信托机构的积极性和高净值人口的积极性。而2021年6月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也指出,“畅通社会各方面参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渠道。探索各类新型捐赠方式,鼓励设立慈善信托。”在此背景下,预计慈善信托将会成为国内公益慈善捐赠市场的新增长极,从而推动我国慈善捐赠体系及文化的日臻成熟。

在中华传统慈善文化浸润、现代慈善事业发展中体认慈善力量的中国百姓,以深沉的善念、暖心的善举,汇聚成中国社会向上向善的深远力量。近年来先富群体财富的增长、社会组织和网络捐赠行为的增加以及法律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视,特别是个人捐赠、互联网捐赠的数额和比例的增加表明,中国的慈善捐赠文化正在加速形成并日臻成熟。然而,目前中国慈善捐赠规模的快速增长和慈善捐赠文化的进一步形成仍然面临着两大瓶颈问题的制约,首先是捐赠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即捐赠文化、慈善观念的成熟和普及速度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次是迅速扩大的捐赠市场供给侧(捐赠人、捐赠资源)与捐赠市场的需求侧(公益慈善项目、募捐项目)不成熟之间的矛盾。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作为中国最早成立的高校基金会,在长期的资源筹募和支持社会公益的实践中,对如何推动和塑造公益慈善的捐赠文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面对中国公益慈善文化加速形成道路上面临的种种挑战,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未来将持续聚焦“慈善文化”、“第三次分配”、“共同富裕”等相关议题,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交流,为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为国家相关政策出台和制度体系完善建言献策,为公益慈善捐赠文化的成熟做出应有贡献。(作者袁桅,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

广告位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民间爱心公益网 蜀ICP备13019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