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王利:新画意摄影流派的“花木兰”
编辑:管理员    来源:网络    发布于:2018-01-02 15:03:53    文字:【】【】【


不久前在蒙古国举办的中华艺术金马奖上,摄影家王利凭借她新画意摄影风格的作品《出海》一鸣惊人,让业界惊呼新画意摄影流派又有了新的代表性人物。

记者了解到,“画意摄影”可以追溯到摄影术的发明之初,自西方传入中国,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分别经历了植根萌芽、多元探索、发展转向和深度衍生等阶段,并在民国时期开创了中国摄影艺术的一个绚丽时代,也造就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摄影名家,师古法、重意境,形成了鲜明的中国审美精神特色,是具有东方文化底蕴、将中华传统与西方摄影技术巧妙结合的摄影经典。后来,画意摄影几经凋落。如今,随着数码相机和软件的不断进步,给画意摄影的发展和提高带来了更好的条件,加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对美的追求, “画意派”又在摄影界复苏、繁盛开来。

对于被誉为新画意摄影流派的代表人物,王利谦虚地说她不敢当。“如今所有人都在说画意摄影,还出现了‘新画意摄影’的概念。要定义定位这个‘新’ ,前提就是要梳理好画意摄影的流变。梳理很难,但若再不梳理,也许画意摄影就会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境地。 ”王利说,“ ‘画意摄影’ ,传统上理解,以其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为重要表达方式。如陈万里1928年摄制的《寒翠》 《江山雪湖》 、刘半农1930年摄制的《寒林》 、郎静山1928年摄制的《试马》和1934年摄制的《晓汲清江》 、张印泉1935年摄制的《力挽狂澜》等作品。 ”王利认为,从这些作品来看,自摄影诞生以来,画意摄影就逐渐成为摄影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然而,当下许多摄影师正是混淆于“画意”与“仿画”二者间,认为单纯地对绘画作品进行还原,通过摄影技术将图画的构图或意境原本地呈现在相纸上便是所谓的“画意摄影” 。由此出现的一个后果就是,中国有上千万的摄影爱好者,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在拍画意摄影的照片,“但雷同、千人一面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 。 王利说。同时,王利也指出: “没有内涵的唯美是没有生命的浅薄的美,事实上它不美,刻意的‘意’也相当于没有意义。 ”

王利说,之所以不敢称代表性人物,是因为作为一名摄影师,一名艺术从业者,如果过分追求功名利禄,那他一定不能拍摄出纯粹且优秀的作品。王利认为,艺术家从来都是清苦的,甚至是高冷的,如果没有一份近乎疯狂的执念,一个艺术从业者就难成大器。为了拍好一部作品,王利经常一个人背着几十斤的器材一跑就是好几天甚至个把月。为了拍摄自己想要的主题,她爬过雪山钻过原始森林,曾经偷偷爬上几户没有护栏的36层楼房的楼顶,也曾在巴西雨林中不慎陷入沼泽险些丧命。别人是敬业,王利是玩儿命,多年下来积劳成疾,导致王利患有严重的膝关节炎,每逢阴天下雨就疼痛难忍,却把这伤痛看做是自己的“军功章”。就这样,王利在短短几年里不知疲倦的拍摄了十几万张照片。

有美术背景,有美学基础成就了王利的摄影事业,王利说,摄影艺术终究是视觉的艺术,和新闻摄影一样,新画意摄影同样要在视觉上吸人眼球,在情感上打动受众。王利说,她非常欣赏古代的巾帼女将花木兰:“摄影创作从某种角度说,也可以比喻为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你需要战胜恶劣条件,更要战胜自己,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也锻炼意志,花木兰是金戈铁马,沙场战敌,我感觉自己也像她一样,仗剑天涯,带着我的摄影器材,跃马扬鞭,追求我自己的梦想。”

“第二届太平洋-大西洋三国摄影巡回展-新加坡赛区PSA金牌”、“第六届芬兰凡塔国际摄影展PSA金牌”、“2017年台湾员林国际摄影艺术展PSA金牌”、“第三届塞尔维亚TOUR三地摄影巡回展 沙龙勋带奖”、“2016年第11届法国数码四地巡回展IUP勋带奖”、“2017年第五届中华艺术金马奖 金马提名奖”等六项重量级国际大奖,这就是王利的代表作《出海》交出的成绩单,正是这幅作品,让王利声名鹊起,一度拿奖拿到手软,得到业界高度肯定与赞誉。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唐东平的评价,代表了业界对王利的认可。“作为“新画意摄影”中的佼佼者,王利女士向我们展示出了作为东方女性对百年以降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所特有的敏感与超人的表现力,无论是西方古典油画中的沉着色调,还是东方绘画中的笔墨韵致,我们欣喜地看到,那充分体现质感的重彩与悠远而轻灵的淡墨,那优雅稳当的色块与灵动变化着的线条,在她的摄影画面里竟然都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统一,甚至是“超加和效应”的发挥。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利女士的“新画意摄影”创作,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交融日益繁盛的今天,定将推陈出新,并日臻完美。”

广告位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民间爱心公益网 蜀ICP备130193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