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派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示交流活动
深派教育
科技强国,教育先行。首届“光明科学城论坛”开幕前夕,一场围绕科学教育展开的思想碰撞率先在光明区展开。4月26日,以“走向‘开放与实践’的科学教育”为主题的深派教育高质量发展展示交流活动,在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中科附高)举行。
教育专家、校长们线上线下齐聚一堂,围绕“走向‘开放与实践’的科学教育”这一主题展开研讨,共同为“科学教育”出谋划策,为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贡献深圳智慧。活动中,中科附高正式揭牌成为深圳首所“深派教育实验基地示范校”。
主论坛之外,本次活动还展开了两场分论坛,其中既有深圳市、光明区的校长、老师现场分享自己的教育思考与探索,也有来自辽宁、山东、广东等地的同行交流先进经验。活动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围观”,观看人数近170万人次。
开幕式上,光明区教育局局长黄汉波表示,这既是一次难得的经验交流,也是大家肩并肩再出发的机遇。光明教育是“深派教育”发展中的年轻样态,光明区将以科学教育为“支点”,撬动光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黄汉波局长
当天,中科附高正式揭牌成为深圳市首所“深派教育实验基地示范校”。对此,黄汉波局长表示,中科附高背靠深圳先进院和深圳理工大学,实施“博士课堂”“实习科学家”“学伴计划”“科学家讲坛”“三爱讲堂”等特色项目,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走出了一条独具科学城特色的光明路径。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院长彭红玉表示,光明科学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布局建设了尖端的大科学装置集群、一流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集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教育资源。借着这样的“天时地利”,光明区积极探索“科学+基础教育创新融合”,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打造一系列科创教育品牌,让学子接触顶尖的科学大师、完善的科学创新课程,共享光明科学城专属“成长福利”,在科学教育方面做出了诸多有益的探索。
彭红玉院长
她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全面展示光明区在科学教育方面的探索与成果,以开放的姿态与同行交流,请专家指导,在业界传播科学教育的“深圳声音”;同时也更希望能在交流与碰撞间得到新的启示,以此指导今后的实践。这对深入探索深派教育的内涵大有好处,希望能够为打造深派教育的品牌贡献“光明力量”。
主论坛聚焦“走向‘开放与实践’的科学教育”,多位专家学者、校长从各自学校的办学经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实践的探索和经验等方面展开主题分享,为科学教育把脉。
宋如郊校长
“每一个‘科崽’都应该是成为放飞理想、实现梦想的‘未来科学探索者’。”在主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科附高宋如郊校长从育人理念、办学方法论、科学课程体系等方面,系统地展示了中科附高特色。
宋如郊校长表示,为了蹚出一条从普及到拔尖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实现拔尖创新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的目的,中科附高建构了由科普课程、科研课程、科创课程、科培课程组成的“进阶式”科学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中科附高以自适应教育作为办学方法论,重构育人生态,努力构建一种面向未来的支撑科学教育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加速学生成长为未来科学探索者。
“秉持‘三爱’育人理念,采用自适应教育的办学方法论,通过搭建进阶式的科学课程体系,努力让每一位科崽成为放飞理想、实现梦想的未来科学探索者,让他们拥有在未来创造更高人生价值的自信和底气。”宋如郊校长说。
论坛一以“聚焦思维发展的课堂内外学习方式变革”为主题,多位老师、专家从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了在新课标背景下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而进行的创新探索。
杨远南副校长
中科附高副校长杨远南以《从“普惠”到“定制”的项目式学习》为题,进行了分享。杨远南副校长表示,项目式学习是中科附高秉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理工大学“科学与基础教育创新融合”理念,依托母体的强大、丰富的科技资源,着重打造的科学实践与探究的特色课程之一。中科附高寻求“高本”无缝衔接的有效方式,着眼于创新人才的早期识别和培养,以项目式学习等科学教育课程为抓手,为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创设条件,奠定基础。
随后,杨远南副校长展示了中科附高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流程和实例。他表示,中科附高从“普惠”到“定制”的项目式学习具有三大亮点:
开放性
学校完全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意愿,体现以人为本。
实践性
实验探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和大自然,通过实践去追寻问题的答案,这是对学生科学思维、动手能力最好的培养。
严谨性
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科学思维、科学素养、科学精神。
“中科附高科学教育课程的设计从‘普惠’到‘定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杨远南说。
刘昌丽主任
中科附高科研处主任刘昌丽分享了《科学教育学习场的开拓与使用》。她表示,中科附高基于“场”理论,构建了校脑、班脑、馆脑、室脑、人脑组成的五脑场域,以场域彰显特色,以场域整合资源,以场域推动变革,以场域演绎发展。中科附高的科学教育学习场分为物理场域和精神场域。
物理场域
学校在校园建设上以学校定位及课程设计为原点,创新性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空间多重利用率,建成集科技馆、图书馆、艺术馆、高端实验室、心理梦工厂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实验高中。而在校外场域中,通过劳动实践基地、实验与实习基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精神场域
学校抓住心理梦工厂、学伴计划两大抓手——与中科院心理所合作建立国内高中第一家融心理体验、干预、测评等功能的 “心理梦工厂”;与中科大少年班学生及先进院在读本科、硕士、博士构建学伴关系,让高素质 “学伴”始终陪伴前行。
“我们秉持‘三爱’育人理念,走五育并举与科学教育特色发展之路,通过打造多维度、沉浸式,开放式的学习场,助力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努力让每个学生拥有可增值的未来!”刘昌丽表示。
韩文东副主任
中科附高教学处副主任韩文东以地理学科为例,进行《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内外一体化学习》的分享。他表示,适应未来的人才能力包括旺盛好奇心、坚韧自信心、坚定目标感、跨学科思维,探索、逻辑、判断、审美、共情等综合能力。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这“四新”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指向学生深度学习,最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设计与行为,形成学习新生态。
韩文东以“水循环”这一主题为例,分享了中科附高在构建素养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新生态方面的尝试。他表示,中科附高还通过深度挖掘深圳市乡土地理学习资源;结合课堂学习,开展课外项目式地理研学实践活动;利用高校资源进行高端地理科普讲座及项目式学习等方式,积极探索地理课堂内外一体化学习新路径。
本次活动汇聚国内外科学教育的智慧,展示交流光明区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成果,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路径,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光明区建设高质量、高颜值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中科附高作为深圳市首所被授予“深派教育实验基地示范校”称号的学校,迈出了学校与媒体携手探索“深派教育”发展路径的第一步,也是“深派教育”理念在深圳落地生根、走深走实的新起点。
(来源:深圳商报)